2月22日,2023年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在太原召开。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刘永生作会议讲话,厅长王爱琴作工作回顾、安排部署2023年重点工作。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正厅长级)张志仁主持会议。厅领导、各市文旅局党政主要负责人、省文旅集团等国有企业负责人、厅机关各处室、厅属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及全省涉文旅企业代表等参加会议。
一、新常态下的
康养旅游发展趋势
趋势一:以健康中国为核心跨产业、泛行业政策深度融合助力康养旅游发展。
趋势二:不同年龄层人群对健康的理解及对康养需求的变化助推康养旅游产品迭代。
趋势三:自然、人文及康养元素植入推动康养旅游产品元素的年轻化及多元化。
趋势四:产品组合和产业集聚渐进发展多主体联合、多元化供应渐成趋势。
二、以文旅康养产业
引领区域转型升级
▲康养是兼顾身心的全民诉求
康养旅游场景的四个特征
1. 健康为主题。“康+旅”、“养+旅”双动机,兼顾满足治病、疗养、康复、养生、休闲等需求。
2. 逗留时间长。治疗、休养、养老、游乐等活动有机结合,人次均停留时间显著更长。
3. 专业性强。组织与管理需医疗专业技术和相关法律法规共同支持,专业性程度直接影响发展水平。
4. 反向流动。良好生态环境是基础条件,在专业资源支撑下,总体由城市向乡村,发达向欠发达流动。
康养旅游引领区域转型升级
——以重庆石柱为例
石 柱
1. 创新资源观与统筹资源要素
▲石柱县全年平均气温21℃,是最佳避暑、康疗、赏雪胜地
▲莼菜是山林生态品质的“活态指标”,支撑康养价值认可
▲石柱县空气质量月优良率为100%, 优良空气天数为98%,负氧离子平均3000个/cm3,极限值为75000个/cm3。
▲石柱县各项均达标,总体具备山地康养度假条件
2. 谋划战略定位和路径
▲产业融合关系图
3. 统筹空间布局和用地优化
4. 构建重大项目和设施体系
▲康养度假体系构建
▲11个重大项目建设
5. 全域康养旅游发展的丰硕成果
三、“三位一体”
构建文旅康养的未来
▲用户价值导向的“三位一体”文旅康养
▲田园乡野尤其生态山乡,是最理想的旅游疗愈场景
我们的先行探索
——王岗坪山乡康养度假体系
王岗坪地处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王岗坪乡以北,大渡河以东,贡嘎山南麓。与贡嘎主峰直线距离约30km,是距离贡嘎山最近的全维度天然观景点。景区海拔从1000m至3660m,独具特色的森林景观垂直分布带谱,形成苔藓、高山草甸、高山杜鹃、箭竹、原始森林等四季景观。
规划设计体现生态旅游先进理念
王岗坪景区的规划设计坚持最小化生态干扰以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原则,打造“天人合一”的生态空间体系。
◇贯彻“基于全生命周期生态足迹”的原则。
◇依法依规开展地灾评估、环境评估、水保措施、土地合规等工作。
◇特别强调生态空间的“原真性”与“完整性”,旨在完好留存其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交融、人与生物和睦相处。
◇规划面积88km²,其中生态保育区面积达55.1km²,自然景观保护区12.2km²,发展控制区面积20.613km²,上述3类非建设用地合计面积为87.913km²。
◇景区实际建设用地面积仅有0.087km²,不足规划面积的1/10000。
开发建设贯彻生态保护优先原则
王岗坪景区以自然和文化生态系统为场景,以生态型设施、交通、住宿为支撑,由浅到深构建生态观光、生态体验、生态研学、生态公益等内容体系。王岗坪实现100%的生态住宿床位,包括“隐性+低碳”设计的君澜度假酒店、高科技集成装配式建筑,以及采用生物降解技术“零水零电”、阿尔卑斯山及北京冬奥会“同款”生态厕所等。王岗坪构建起三级生态道路系统,大部分地块只设置非硬化自行车道与徒步道,既为野生动物保留大尺度活动通道,也为游客提供沉浸其中的生态观景视野和生态活动空间。
构建产品体系突出生态旅游特色
“
贡嘎观景
日照金山、红石滩、高山杜鹃、怪树林、雪山牧场等12处生态观景点,合计4000m²,设计容量每处350人,合计瞬时容量4200人。与景区索道、观光车等交通设施的通勤能力高度匹配,避免不必要的建设用地和超前投资。
“
牦牛古城
我们在优越生态背景下挖掘并突出文化体验,构建核心竞争力。挖掘最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对其进行系统性、符号化转化与演绎,构建沉浸式主题体验。王岗坪地处汉藏羌彝多元文化交汇的藏彝走廊,是通往甘孜藏区、西藏和攀西的门户,拥有丰富的藏彝文化沉淀。
“
贡嘎雪山君澜度假酒店
我们创造性的以高星级度假酒店打造地域文化活化平台。六星级野奢度假酒店,王岗坪君澜酒店更为游客带来了极致视觉冲击和优质度假体验。拥有别出心裁的设计、高端品质的设施、专业贴心的服务。开窗见雪山,睡在星空下,住进云端里。
“
四季户外运动
王岗坪滑雪场一期总面积90000m²,其中雪道面积60000m²,戏雪区面积30000m²。选用国际先进的造雪、压雪、水管理、人员传送等专业设备,运营期可实现更低能耗和水耗。将陆续引入雪鞋式越野徒步等生态干扰更少且更具生态体验价值的特色雪上体验活动。
王岗坪生态旅游度假区
“
生态小径
• 兼顾生态旅游和山地运动的基础设施体系
• 非硬化,低生态干扰
• 工程量小,维护需求少
• 自然融入感强
“
国际标准滑雪场
我们的国际标准滑雪场适宜全龄段雪客满足从入门到专业需求,兼容四季山地运动功能,实为景观和生态品质优越的全季候山地动养综合体。
2. 食养是适用人群最广的康养方式,需要在常规服务中求突破
王岗坪所处大渡河谷至川西高原过渡地区拥有丰富且特色的康养食材,通过反复设计试验,现已开发出超过100款菜品,为客群精准配置食疗菜单。热菜、粥品、汤品、甜品等四大系列灵活组合。综合年龄、性别、体质等因素,为客人提供定制化配餐,兼顾美味、健康和新鲜感的食疗享受,只在王岗坪。
3. 林养是高度专业性的产业高端,既需禀赋支撑,更要科学谋划
四、山西文旅康养产业
高质量发展建议
山西文旅康养产业的发展优势
• 政府高度重视,政策深度探索:近年来,山西立足“太行、黄河、长城”三大板块建设康养产业聚集区和文旅康养融合示范区,培育“康养山西,夏养山西”专项品牌,配套产业政策持续推出。
• 文化底蕴深厚,资源复合度高:山西的自然生态资源与历史文化资源时空融合,关联密切,特质突出,有效提高旅游资源的复合价值。
• 山地资源集中,夏季气候宜人:北方省份山地占比最高,且植被良好。
山西文旅康养产业的发展劣势
• 专业资源欠缺,高端服务滞后:康养适用的医疗产业发展水平不高,集聚规模有限,目前难以支撑高端医养度假业态发展。
• 资源开发粗浅,产品创新不足:大部分文旅项目“资源当作产品卖”,除却名山大川古城镇,包括康养在内的新兴产品供给能力偏弱。
• 设施体系不完善,产业集聚不充分:交通/基础/公共服务设施体系相比发达省市仍存差距,导致目的地和廊道产业集聚的时空进度受限。
山西文旅康养产业的发展机遇
• 疫后全民关注健康,康养成为文旅热点:新冠疫情令全民健康意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康养成为最主流的出游动机之一。
• 全民文化素质提高,人文山西利于引流:新一代客群偏好深度文化体验,人文山西的吸引力显著提升,可以为康养项目高效导流。
• 区域市场亟待出新,山西康养差异性强:北方康养旅游长期聚焦夏季海滨,已然审美疲劳,山西的人文+山川组合有望实现整体破局。
山西文旅康养产业的发展挑战
• 本地市场支撑偏弱,外部市场依赖度高:晋冀豫陕蒙5省区中,山西的人口和GDP均仅高于内蒙古,本地康养度假市场规模受限,特别是高端产品和业态发展有赖于外部优质客群的支撑。
• 山西区位不占先,亟需差异化破局:京津冀城市群作为区域主要客源市场,自身拥有太行山、燕山等相似的自然避暑资源,山西亟需突破自然资源型康养局限,塑造具备省际吸引力的差异化康养体验。
山西文旅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对策建议
A. 顶层设计全域康养发展格局
以太行为主轴,以生态为本底,以用地为支撑。开展全域康养资源普查,结合资源本底、用地性质、交通条件等全维度指标,科学量化分级评价山西康养资源。基于全域康养资源普查成果,统筹优化山西康养产业生产力布局。针对生产力布局,集约配置土地、资金等要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在顶层设计引领下,积极探索点状用地、碳汇融资等关键领域工具。
B. 构建国风晋韵人文康养体系
将人文养心作为山西康养的核心竞争力。当前国内康养绝大部分是基于气候、森林、温泉等资源的自然康养,在国际产业高端的文化康养领域存在巨大差距和空白。时空交融的太行山川与三晋人文,无愧于世界级文化康养资源组合。构建国风晋韵的人文养心体系,推动山西康养产业的国际高端占位。无论大院、石窟还是民俗,山西的优势文化均与人文养心高度契合,通过身心沉浸,实现资源价值的多维演绎和最大变现。
C. 有序引导康养产业集聚发展
聚焦高规格项目培育,带动高质量产业集聚。全国已有23个省市区成功创建60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山西尚无。高规格项目代表着区域康养产业水平,直接影响着外部要素吸纳能力,通过单点突破,推动以点带面,是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与国内外顶级科研机构和专业品牌合作,打造世界级主题康养项目。围绕高规格主题项目,引导形成康养度假区→康养城镇→康养(医疗)产业集聚区的多层级、特色化、高质量康养产业生态圈。
D. 用户导向精准匹配产品体系
兼顾大众和高端客群,实现众口可调。针对大众客群,主打自然疗愈和田园康养。利用生态小径体系等全域基础设施,依托沿线特色镇村,扩大容量和丰富业态,重点发展户外运动、生态研学、农耕体验等专项产品。针对高端客群,主打人文养心和中医药康养。利用高规格文化遗产资源,引进高水平品牌医养项目,拓展康养内涵和深度,形成一系列具有山西代表性和全国领先性的包价产品。
以用户价值为核心,以科技和内容为支撑,创新消费场景,优化产业效能,康养度假前景无限!